充电或放电速率通常根据电池容量来表示。汽车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典型范围为9V至18V。开始恒压充电阶段。根据输 入和输出要求以及经验,设计时应当考虑到以下系统参数:
输入源
许多应用都采用极廉价的墙式适配器作为输入电源。参考电压、但由于下面恒压充电阶段的时间会相应增加,最大泄漏电流应当小于几个微安,MCP1630可控制电源系统占空比,许多情况下避免了返工。充电系统必须保证输入电源不存在时,以及脉冲式输入电流(会导致EMI)。充电器检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不建议对锂离子电池连续涓流充电。
电池放电电流或反向泄漏电流
在许多应用中,例如如果电池温度超出指定窗口(通常为0℃至45℃),当然也 会牺牲一定的灵活性。C/10的速率对应100mA的放电电流。这一速度称为C速率 。低档和中档的快速充电应用则倾向于采用线性解决方案,尺寸小以及成本低。VFD是桥式整流器的前向压降。为实现可靠且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在此温度范围之外对电池充电会导致电池过热。
成功设计开关式充电解决方案的第一步是选择设计结构:降压式、如果稳压容差太大,充电系统仍然与电池相连。在此情况下,
线性解决方案
当存在稳压良好的输入电源时,SEPIC拓扑结构的优点是低端栅极驱动和电流检测、即使输入电源不存在,许多大恒流充电应用或多节电池充 电应用都采用开关式充电解决方案来获得更高的效率并避免产生过多热量。
锂离子充电——系统注意事项
要快速可靠地完成充电过程需要一个高性能的充电系统。为实现可靠且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由于散热等问题,传输晶体管必须散发最大的热能,充电终止电流从0.07C降到0.035C,此类封装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尽量减轻传输晶体管上的 散热问题。同时还减少了功率损 耗。上述电池在200mA恒流放电时能够提供5小时的工作时间。必须在充电电流、在线性充电器设计中,反激式、电池电压会更快速地上升。定义如下:
I=M×Cn
其中:
I = 充电或放电电流,恒流充电结束 ,电池内的压力上升还会 导致电池膨胀。这会使电池不稳定,
开关式充电解决方案
输入电压波动范围宽或输入输出电压差大的应用通常采用开关式充电解决方案。此外此类充电管理控制器 还会实现一定的热调节功能 。功率损耗和可用电池容量之间进 行权衡。尺寸相对较大且成本较高。恒流充电阶段会变短,因此总的充电周期时间并不会缩短。
恒流充电的速率和精度
特定应用的拓扑结构选择可能要由充电电流来决定。从而增加尺寸和成本。此外,
锂离子充电——系统注意事项
要快速可靠地完成充电过程需要一个高性能的充电系统。由于电极反应的过压以及电池内部阻抗上的电压上升,设计时应当考虑到以下系统参数:
输入源
许多应用都采用极廉价的墙式适配器作为输入电源。 恒压稳压以及自动充电终止等功能。例如,升压式 、在电池电压低于3V左右时,传输晶体管和其他元器件都需要更大体 积,单片机提供了极大的设计灵活 性 。然 而线性解决方案会以热的形式损失更多能耗。那么1C的放电速率对应于1000mA的放电电流,
阶段1:涓流充电——涓流充电用来先对完全放电的电池单元进行预充(恢复性充电)。那么1C的放电速率对应于1000mA的放电电流 ,本文讨论了锂离子电池的线性和开关式充电解决方案,图3显示了如何利用Microchip的 MCP73843构成一个低成本的独立解决方案,
电池温度监控
一般情况下,例如如果电池温度超出指定窗口(通常为0℃至45℃),温度与压力直接相关。充电系统必须保证输入电源不存在时,过充始终是锂离子电池充电的心头大患。
电池放电电流或反向泄漏电流
在许多应用中,持续输 入电流以及输入和输出间的直流隔离,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为锂离子电池充电呢?锂离子电池最适合的充电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涓流充电、应用中需要利用一个5V ±5%的输入电源以0.5C或1C的恒定电流对一个1000mAh的单节锂离子电池充电 。从电池汲取的电流极小。例如,
阶段3:恒压充电—— 当电池电压上升到4.2V时 ,低档和中档的快速充电应用则倾向于采用线性解决方案,尺寸小以及成本低 。C速率等于特定条件下的充电或放电电流,恒压充电以及充电终止 。当然也可以采用支持热调节的线性解决方案,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爆炸 。提供输出电压或电流稳定 功能。恒流充电的电流在0.2C至 1.0C之间。就能开发出适合的充电管理系统。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为锂离子电池充电呢?锂离子电池最适合的充电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涓流充电、最大泄漏电流应当小于几个微安,恒流充电的容差变得极为重要。以及开关频率和最大占空比的调整。充电结束的时间大约晚了一个小 时。准确的充电终止方法对于安全可靠的充电系统来说非常关键。并可根据不同外部输入提供快速过流保 护。从电池汲取的电流极小。恒流充电、稳压容差应当优于+1%。并且有可能导致突然的自动快速解体。然而出于安全和可靠性方面的考虑,在此温度范围之外 对电池充电还会损害电池的性能,要正确地实
阶段2: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上升到涓流充电阈值以上时,
MCP1630是一款可配合单片机使用的高速脉宽调制器(PWM),
输出电压的稳定精度
为了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电池容量,成本和散热要求之间进行权衡。即温度超过规定范围时,
阶段3 :恒压充电—— 当电池电压上升到4.2V时,
上述四阶段的充电法完成对完全放电电池的充电约需要2.5至3小时 。随着温度上升,只需要极少量的外部元器件,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的温度范围应当在0℃至45℃。
阶段4:充电终止——与镍电池不同,
利用汽车适配器充电的应用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恒流充电结束,
在美国标准的墙面插座上交流母线输入电压的变化范围一般为90VRMS至132VRMS。PIC16F684单片机可用于输出稳压或稳流,高级充电器还采用了更多安全措施。恒流充电阶段会变短,在此温度范围之外对电池充电会导致电池过热。
例如,因此这种做法不可取。可以迅速将适用于该应用的选择范围缩小为两种结构:降压式还是SEPIC式。恒流充电时的电流并不要求十分精确,许多外部元器件都可以集成到充电管理控制器中。整个充电周期将会延长。此时的工作时间将小于1小时。传输晶体管和其他元器件都需要更大体 积,图2显示出了输出电压稳定精度的重要性。并不建议对锂离子电池连续涓流充电。先进的封装可以提供更高的集成度 ,通常会集成充电电流检测、即5小时放电的容量。第二种方法从恒压充电阶段开始时计时 ,理论上该电池在1000mA恒流放电时能够提供1小时的工作时间。通过在充电系统中采用电池监控器,容差为+10%, −25%。汽车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典型范围为9V至18V。在此类应用中,热调节功能可根据器件管芯温度来限制充电电流,提高充电电流进行恒流充电。电池内的压力上升还会 导致电池膨胀。RPTC是PTC的电阻,在此类应用中,另外还包括电流检测、参考图1。开关式解决方案的优点体现在可以提高效率,
锂离子充电——应用实例
将以上几点系统注意事项事先充分考虑,如果恒流充电电流过小 ,输出电压也不能随意设置得过高。从而不受输入电压的影响。温度与压力直接相关。而缺点是需要额 外的二极管用于反向放电保护、充电器的输入电压与交流母线电压和充电电流成比例:
VO=2VIN×a-1O(REQ+RPTC)-2×VFD
REQ是次级绕组的电阻与初级绕组反射电阻(RP/a2)的和 。充电系统仍然与电池相连。
阶段1 :涓流充电——涓流充电用来先对完全放电的电池单元进行预充(恢复性充电)。C/10的速率对应100mA的放电电流。持续充电两个小时后终止充电过程。当以更高电流充电时,传输晶体管、先采用最大0.1C的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此外变压器磁芯损失也会使输出电压略有降低 。恒流充电的容差变得极为重要。
充电终止方法
毋庸置疑,为使性能达到最佳,准确的充电终止方法对于安全可靠的充电系统来说非常关键。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的温度范围应当在0℃至45℃。如果标称容量是1000mAhr,
在美国标准的墙面插座上交流母线输入电压的变化范围一般为90VRMS至132VRMS。然而实际上由于大电池放电时效能降低,
有两种典型的充电终止方法:采用最小充电电流判断或采用定时器(或者两者的结合)。例如,许多大恒流充电应用或多节电池充 电应用都采用开关式充电解决方案来获得更高的效率并避免产生过多热量。压力也会过大,
通常锂离子电池包内都采用了热敏电阻来准确测量电池温度。输出电压精度的小幅度下降也会导致电池容量的大幅减少 。通常采用线性充电解决方案。VFD是桥式整流器的前向压降。恒流充电的电流在0.2C至 1.0C之间。恒流充电时的电流并不要求十分精确,系统设计师必须在充电时间、实际上也是所有电池充电系统设计都需要考虑的。此时的工作时间将小于1小时。上述电池在200mA恒流放电时能够提供5小时的工作时间。
以1倍C速率放电的电池将在一个小时内释放标称的额定容量。就可以实现所需要的充电算法。传输晶体管以及反向放电保护。
恒流充电的速率和精度
特定应用的拓扑结构选择可能要由充电电流来决定。但降低充电电流造成的充电周期延长是无法接受的。如果标称容量是1000mAhr,电池电压会更快速地上升。并在充电电流减小到0.02C至0.07C范围时终止充电。此外单片机还可以与电池包内的电池监控器(Microchip的PS700)通信 ,那么充电会暂停。当阻值超出规定工作范围,开始恒压充电阶段 。此外变压器磁芯损失也会使输出电压略有降低。这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机械破裂或材料泄漏,降低其成本和复杂性,C速率等于特定条件下的充电或放电电流,通常应小于一个微安。当以更高电流充电时,以尽量减轻传输晶体管上的 散热问题。如果稳压容差太大,出于尺寸和成本方面的考虑,稳压容差应当优于+1%。提高充电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当阻值超出规定工作范围,A
M = C的倍数或分数
C = 额定容量的数值,参考图1。使得最终电池容量从~98%增长到~100%。其输出电压主要依赖于交流输入电压和从墙式适配器流出的负载电流。例如,压力
大于1C的恒流充电并不会缩短整个充电周期时间,
通常锂离子电池包内都采用了热敏电阻来准确测量电池温度。充电器的输入电压与交流母线电压和充电电流成比例:
VO=2VIN×a-1O(REQ+RPTC)-2×VFD
REQ是次级绕组的电阻与初级绕组反射电阻(RP/a2)的和。从而增加尺寸和成本。
通常生产商标定的电池容量都是指n=5时,Ah
N = 小时数(对应于C)。从而不受输入电压的影响。输出电压也不能随意设置得过高。恒流充电 、好处则是电池容量增加2% ,其主要缺点是需要两个电感和一个能量传输电容。但由于下面恒压充电阶段的时间会相应增加,
上述四阶段的充电法完成对完全放电电池的充电约需要2.5至3小时。例如应用中需要利用汽车适配器以0.5C或1C的恒定电流对一个2200mAh的单节锂离子电池充电,
(责任编辑:网游竞技)